2015年河南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伴随着北方地区的低温和六级大风而来,天地也在为今天走进考场的考生助阵,而申论试题也让考生感到了自然科学的威力——今年省级以上和地市以下申论试卷均以“科技的人性化”为主题,呈现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相信很多考生会有文科考试理科化的感觉;此外,两套试卷的另一共同的看点是,题目设计有新意,两卷都出现了划线填空、补充小标题的“填空式”新题型,给近年来经久不变的国考申论试题带来了一股新风。
看点之一:新题型考验考生对材料文脉和段意的把握
2015国考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试卷均为五题结构,五道试题分别由阐释理解、启示归纳、应用文写作、议论文写作4个常规题型和划线填空、加拟标题及小标题2个新题型组成。这里最有新意和看点的就是两个新题型,对考生的材料文脉、段意把握能力构成了极大考验与挑战,对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省级以上试卷第一题要求在给定资料1最后一段的3处横线上填写句子,将文字补充完整。开卷第一题就给了考生一个“下马威”。这段话是上承材料上文的文脉,紧接在马克思论述“机械的发明及其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之后,考生需要明确,这一段是对马克思论述的总结和概括,并不是对资料1全文的概括,如果从资料全文上去把握篇章含义,范围要宽一个级数,概括难度将会大得多。所以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梳理材料的文字脉络,从最后一段与前几段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关系来把握文意,顺承上文思路,以3句话总结出马克思论述的技术进步对于生产方式改变、减轻人的劳动、促进人的发展这3层作用。
需要补充语句的资料原文是:“可见,技术创新不仅把人从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新的物质基础和必需的自由时间,因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力量。”
地市级以下试卷第二题要求为给定资料2加上标题,并给3个事例分别加上小标题,形式也是填空概括文段含义。资料2的内容是第七届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举行颁奖仪式,属于新闻,如拟写事实性的标题,能概括出“颁奖仪式盛大举行”或“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这个事实基本可以完成任务,但要达到更高层次的概括要求,需要把大赛举办的意义揭示出来,如“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物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插上翅膀”,“技术创新开辟大学生创业新路”,这样更能概括出事实背后的本质和深远意义,更符合概括题的测查要求;其他3个小标题,分别针对某个大学生应用技术创新进行创业的实例,概括出典型做法即可。
华政教育专家认为,国考这两个新题型启发考生对材料深入思考,提炼事物本质,把握材料中前提论述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考生的材料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十分有意义,对于今后的命题显然也提示了一种方向,即:创新题型,提高难度,以求加大考试结果的区分度和测查考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准确度。
看点之二:科技与人文融合展现了国考申论命题若干深层次转变
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试卷的材料主题均与“科技创新”、“科技的人文化”、“让科技变得更人性”有关,事实上,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在华政2015国考白皮书(全称为“2014年11月30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重要分析”)中作为一个重要考点被列出,为预测考点八,即“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引用了习近平有关科技创新的讲话;但“人文与科技的结合”这个切入点极具前瞻性和爆炸性,前卫色彩十分浓厚,延续了近几年国考申论命题注重考查文化问题的趋势,而这次的命题将科技创新、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转变的宏大话题引入到人文视野中,指出人类需要以文化推动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出题的角度更为特殊,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透视科技文化问题,显示的人文视野更为宽广,试题的人文含量也更为深厚。
这一命题从材料的总体理解到作文的立意阐发,都给考生设置了较高的难度,需要考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对人文知识、科技知识等都要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正确地把握科技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考试主题,深刻地阐释主题、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