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帮助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科学地推断未来。综合分析能力更是公务员面试的重要考查要素,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每年的必考题型。华政教育河南人事考试网专家认为这就需要考生面对问题提出观点、分析论述,最后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一、综合分析能力的定义
1.对事物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对事物从宏观方面进行考虑要求看待问题要有高度,不能简单地以自身的好恶为判断标准;对事物从宏观方面进行考虑要求看待问题要有历史的观点,不能将其与历史的发展割裂开来。
2.对事物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给予考虑
从微观方面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把历史的过程分解成历史的片段,把动态分解为静态来研究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从事物的表象和属性中,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内在关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整体是对问题的宏观认识,部分是对问题的分解和深入剖析。整体对部分起到统领作用,部分对整体起支撑作用。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应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应认识到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及作答思路
在公务员面试中,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主要以智能性问题为主。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主要以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带有哲理和隐喻性质的材料为主题,题目以让考生对事物和现象谈看法、对哲理故事谈启示等来命题。通过应试者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分析和判断,来重点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题目涉及内容及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分为时政类、哲理类和其他特殊类型。
(一)时政类
1.题型介绍
按照考查内容的不同,时政类智能性问题可以分为社会现象类和政策理解类,下面我们分类进行呈现。
(1)社会现象类
社会现象类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时事热点,其中的社会民生热点是最受考官们青睐的命题点。社会现象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对题目中所述的时事热点问题谈看法,或者让考生直接分析题中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例如,中科院做了一个有关于中国社会信任度的调查,改调查显示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不高,对此你怎么看?
华政点拨:本题应首先点名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这一问题的本质是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之后运用层面分析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体系建设、获取手段多样化以及政府公信力四个层面分析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解救濒危倒塌的社会信任危机的具体对策,其中可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社会监督手段等。
(2)政策理解类
政策理解类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一般表现为让考生就题中所述的政策、方针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等。其考查的政策内容涉及近一年来的民生、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弘扬、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其中以民生方面的政策居多,教育、就业、医疗等都是常考的点。
例如,某省开展公务员聘用制,公务员铁饭碗变成合同工,请就此谈一谈你的看法。
华政点拨:首先,开篇点题,表明题目中的政策具有积极影响,开启下文的论证。其次,承接上述观点,从聘用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具体分析,肯定其积极意义。最后,辩证看待该政策,指出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2.作答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是时政类问题的基本作答思路。
提出观点,就是开门见山地指出问题的本质并表达自身的观点。
论证观点,就是陈述得到观点的依据以及逻辑推理过程、原因,从而使自己的观点表述更加清晰、明确。
落实观点,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对问题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提出解决问题切实的、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对策。
(二)哲理类
1.题型介绍
哲理类试题是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问题中的另一重要类型,重点考查考生从题目中提炼哲理并理解分析引申的能力,难度较高。哲理类试题考查形式比较多样,以名人名言、哲理故事以及原理效应为命题依据,试题一般表现为让考生就题中所述的名人名言、哲理故事或者原理效应谈自己的看法或启示。
例如,空心的麦笋举头向天空,而饱满的麦穗则低头朝向大地。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华政点拨:对于本题的作答,首先要开篇点题,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其次,说明自己要向“饱满的麦穗”学习的意愿。之后,可以独辟蹊径,将“不成熟麦穗”比喻为“成长中的年轻人”。最后,结尾总结,首位呼应,发出意愿。